金融时报:中国初创企业的目标是将核聚变成本降至美国竞争对手的一半

· 明星企业,时事动态

2024年9月8日,《金融时报》发布了一篇题为《Chinese start-up aims for nuclear fusion at half the cost of US rivals》的新闻稿,报道了中国初创公司能量奇点(Energy Singularity)在核聚变技术领域的最新动态。文章指出,在全球范围内,包括中国和西方国家在内的多个国家都在竞相实现核聚变这一突破性清洁能源的商业化。以下为正文内容。

broken image

在中国与西方国家竞相攻克核聚变这一突破性清洁能源商业化难题之际,上海的一家初创公司(能量奇点-Energy Singularity)正在寻求筹集5亿美元资金,以开发更经济高效的下一代核聚变技术。

核聚变技术,即氢同位素在极端高温下发生聚变并释放能量,多年来一直被认为有潜力提供大量无排放的电力,且不产生长寿命的放射性核废料。

成立于2021年的能量奇点公司一直在研发小型托卡马克装置,这种装置预计将成为未来聚变发电厂的核心设备。

根据美国核聚变工业协会的数据,这家中国初创公司是全球约13个国家中至少45家致力于核聚变商业化的公司之一,这些公司采用不同的技术方法和燃料来源。

尽管如此,核聚变技术目前仍处于早期发展阶段,专家们表示,目前还不能确定聚变发电厂能否最终实现。到目前为止,许多已开发的机器产生的电能甚至不足以烧开一壶水。

broken image

能量奇点的首席运营官兼联合创始人叶雨明指出,公司的研发方法受到了麻省理工学院及其衍生公司Commonwealth Fusion Systems的启发。美国工程师们一直在开发一种小型托卡马克装置,该装置采用高温超导(HTS)材料来包裹加热至太阳表面温度以上的同位素等离子体。

“我们认为这更多是一个工程问题,而不是科学问题,”叶雨明在接受《金融时报》采访时表示,并补充说:“所有托卡马克装置都基于相同的物理原理来实现聚变能。但通过高温超导磁体的创新,我们可以显著减小机器的尺寸,因此我们可以显著降低成本。”

尽管叶雨明认为美国的竞争对手享有“更加有利”的融资环境,但能量奇点预计能够利用中国在关键聚变材料(包括高温超导材料)方面的深厚供应链。该公司表示,其首个设备“洪荒70”(HH70)约95%的材料都是本地制造的,这凸显了中国核电技术优势的“长期积累”。

叶雨明表示:“我们在材料、人员等所有方面都有成本优势……我们认为,在中国建造同样类型的机器的成本至少比在美国低50%。”

不过,他也指出,随着技术向更强磁场的发展,“可能会存在一些科学上的不确定性”。

能量奇点已经筹集了大约1.1亿美元的资金,用于开发其高温超导托卡马克装置HH70。该装置的首次运营已于今年6月宣布。在机构支持者中,包括了红杉资本和蓝驰创投。这些投资机构的支持显示了市场对能量奇点在可控核聚变技术领域研究和商业化潜力的认可。

这家初创公司已经发展到约135名员工,并计划在未来的融资轮次中筹集约5亿美元,以在2027年之前开发其下一代核聚变装置HH170。HH170将更大,产生的能量将大大增加,公司希望在2035年之前将技术商业化。

尽管中美紧张局势对融资环境造成了打击,叶雨明仍对从本地投资者那里筹集资金充满信心。“是的,筹集5亿美元确实具有挑战性,但如果我们努力工作,并非完全无法实现,”他说。

叶雨明表示,除了私营部门之外,能量奇点还在与政府支持的团体就潜在投资进行“对话”。该团队已与中国的机构和大学,包括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上海交通大学和兰州大学签订了合作合同。不过,他表示私营部门似乎在将核聚变技术商业化方面进展更快。

“我们仅用了两年时间就设计、建造并运行了我们第一台机器。这比任何大学或研究机构通常需要建造托卡马克的时间要短得多。”

叶雨明是清华大学的毕业生,他与前北京大学的同学杨钊和董阁共同创立了这家公司,他们后来分别在斯坦福大学和普林斯顿大学深造,以及前上海交通大学电气工程教授李竹永。

 

参考链接:

  • https://www.ft.com/content/bf012cd9-1624-49c1-8352-5a91fb4d9a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