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在第一壁材料技术上已经取得了显著的进展,处于国际领先水平。中国科研团队成功研发了满足ITER项目要求的第一壁原型部件,这包括了高难度的材料加工、制造、连接等关键技术突破。

中国的核聚变研究团队不仅解决了材料连接技术的问题,还成功开发了模拟聚变实际运行工况的氦检漏技术,并成功立项了聚变堆承压部件高温高压热氦检漏方法的国际标准,体现了中国在全球核聚变领域的技术实力和创新能力。此外,中国的ITER第一壁采购包半原型部件已经通过国际权威机构的认证,展示了中国在核聚变核心科技领域的全球领跑地位。
中国制造出了增强热负荷的第一壁材料,掌握了世界领先的第一壁材料制造技术。这个第一壁材料到底是干什么用的,它是怎样抵抗上亿摄氏度高温的呢?

第一壁材料面临哪些艰难险阻
核聚变设备的第一壁除了需要面对高温以外,还有什么困难吗?有,而且还不止一个。
首先,第一壁面对的热辐射可不是简简单单的红外线,而是以X射线为主的高能射线,这些射线是很容易破坏化学键的,从而破坏固体材料的结构,造成第一壁受损。
其次,第一壁需要面对的不是间歇性的太阳风,而是持续的粒子流。人造核聚变设备,不管磁性多么强,也都会有一些等离子体会跑到磁约束范围之外来。这些粒子流一旦撞上第一壁就会对第一壁产生一定的腐蚀。
同时,就像烧煤会产生煤灰一样,核聚变反应也会产生灰,只是这些灰不是煤灰,而是氦灰,也就是等离子状态的氦。这些氦必须不断从反应堆里面排出来,才能减少干扰,保证核聚变反应的持续进行。这些跑出来的等离子体,会有一个专门的磁场把它们吹掉,吹到一个接收装置。那里的第一壁除了需要消化它们的热量以外,还要能忍受它们的轰击,并想办法把杂质给排除掉,避免污染核反应堆。
第三,持续的粒子风具有很高的速度,它们撞到第一壁上,会有一定的机会把制造第一壁的原子给打出来,形成离子,这些离子有一定机会进入核反应堆,从而污染核反应堆。一旦污染物超标,就会造成核反应停止,甚至可能有等离子体反应堆崩溃等更严重的危害。
第四,未来的核聚变反应将使用氘氚核聚变,氘氚反应会产生中子,这些中子是不受磁场控制的,可以随意地撞击第一壁。中子撞击第一壁,有一定机会跟第一壁的原子发生核反应,这样的核反应会把一种原子变成另外一种原子,随着原子的核反应,第一壁的内部就会受到破坏,原来设计好的结构参数就会逐渐不再适合设计要求了。甚至有可能在内部形成气泡或者裂缝,进一步破坏材料的结构。
总之,核聚变反应设备的第一壁无时无刻不受到核反应堆的腐蚀和危害。如果第一壁材料不合格,能维持几秒就不错了。因此,你就会知道制造核聚变反应堆的第一壁材料有多困难了。

第一壁材料生产有多难
核聚变装置的第一壁,面对极其严峻的挑战,没有任何单一的材料能够承受住如此严峻的环境。
从耐受热环境来说,自然是熔点越高的物质越好。自然界中最耐热的物质当属碳了,只要没有氧气,碳材料可以耐受3500多摄氏度的高温,比钨的耐受温度还要高一百多摄氏度,同时一些碳材料的导热性能也很不错,有利于表面热量的导出。所以一些核聚变装置会选择用碳材料来制作第一壁。但是碳有一个很大的缺点,那就是吸收氢。
我们都知道核聚变的燃料主要是氘和氚,它俩都是氢的同位素,具有氢的化学性质。这两种物质的高温等离子体,一旦撞上碳材料,很容易被碳给吸收掉,除了有吸附作用以外,还有化学作用,把碳变成有机物。一方面会改变材料的性质,影响第一壁性能的发挥,另一方面,也会消耗核聚变的燃料,降低核聚变的效率,尤其是对于昂贵且具有放射性的氚元素的吸收,是我们很不希望看到的。
除了碳,最能耐受高温的莫过于钨了,也就是以前制造白炽灯灯丝的那种金属,它也可以耐受3400多摄氏度的高温,所以钨金属在核聚变装置中应用还是比较多的。但是钨金属也有自己的缺点,首先是冶炼和加工难度比较大。早在爱迪生那个年代,人们就已经知道钨的熔点很高了,但钨丝灯出来的时间却并不早,就是因为钨的冶炼和加工难度比较大。对于核聚变装置的第一壁材料来说,只有钨金属是不够的,可谓是孤掌难鸣。最外层必须要有保护层,内层还要有导热性能非常好的金属制造管道,通过水或者液氦把热量给带走。那些导热性比较好的金属就是铜合金或者特殊的钢材,因为钨和这些材料的性质差别很大,想要把它们焊接在一起,是非常困难的。核聚变第一壁制造需要用一些先进的焊接技术。
再说说内层需要保护的事。钨来做第一壁材料,虽然很不错,但是面对辐射和粒子撞击,还是会有很大的损伤。尤其是最外层的钨有可能被撞击出去,形成钨离子。这些钨离子有一定机会进入到反应堆的等离子体流中。这些钨离子对于等离子体束来说是剧毒的,稍微多一些就有可能造成等离子体束破裂,产生安全事故。
为什么这么严重呢,我们可以打一个比方。在两车道的高速公路上,如果不限制大车行走的车道,大车可以随意行走,而小车又不能减速避让,会发生什么情况呢?肯定是非常严重的交通事故。钨离子在等离子流里面,就是载重特别大的大货车,速度慢,重量还大,别的离子遇到它们,就会被撞飞。撞飞的等离子体会跑出主车道,撞向第一壁。而且,一旦像钨一样的重离子稍微多一些,就有可能造成严重的等离子体车祸,造成等离子体束破裂,从而把热量瞬间传递给第一壁,造成烧毁甚至爆炸的事故。
怎样预防这样的事故发生呢?采用表面涂层技术。给钨的表面涂上铍金属,或者锂金属这样的小原子量物质。这些物质,虽然也防不住粒子撞击,但可以在撞击后产生小原子量的等离子体,跟燃料的原子量差异不太大,这样就可以明显减少等离子体交通事故的发生了。
同时,钨金属还要面对中子辐射这样的严酷环境,很容易造成内部损伤。此外,第一壁还要面临真空清洗,不停机更新涂层等相关技术的研发,着实是非常高科技的材料,可不是随便整一块钨金属就可以解决的。
内容整合自东城观星,原文链接: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51958641461577152,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