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0月2日,韩国聚变能研究所(Korean institute of Fusion Energy,KFE)宣布该所与捷克科学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Institute of Plasma Physics of the CAS,IPP) 签署了一份谅解备忘录,致力于促进双方在聚变能研究领域的合作并提升各自的研究开发能力。

IPP成立于1959年,隶属于捷克科学院,是捷克国内唯一一家专门从事等离子体研究和应用的实体。IPP内设四大研究中心,包括聚变等离子体事业部、激光等离子体事业部、等离子体化学与材料事业部、特种光学与光电系统事业部。在核聚变领域,IPP目前正在开发一款名为COMPASS-U的中型托卡马克装置,计划在2025年投入运行。
2019年,KFE曾与IPP签订一项合作协议。根据协议,双方在诊断设备相关领域的研究方面开展合作,包括在磁诊断设备和托卡马克设备内壁组件方面的合作。如今,KFE、IPP两个研究所签订了新的谅解备忘录,将合作伙伴关系扩展到诊断之外,以涵盖更广泛的聚变能研究领域。
未来双方将在聚变能相关科学和技术方面进行广泛合作。具体来说,合作将侧重于物理实验、KSTAR和COMPASS-U的运行以及聚变能数字工程的开发。
此外,诊断设备方面的合作将通过单独的合作协议继续进行,旨在利用磁诊断设备进行聚变能的联合研究。目前,计划到2024年在KSTAR上安装IPP开发的霍尔传感器,并分析这些霍尔传感器的诊断数据并进行合作研究。
KFE总裁Yeongkook Oh强调:“国际合作是获得核心聚变能源技术的关键组成部分。我们将努力加强韩国的全球聚变能研究网络,并积极寻求机会,通过与IPP的合作来加速聚变能技术创新。“
关于COMPASS-U
COMPASS-U是一个中型高磁场托卡马克装置,是COMPASS装置的升级版,预计2025年投入运行。该装置核心参数为:大半径0.84m,小半径0.28m,等离子体电流2MA,中心环向磁场强度5T。装置旨在解决等离子体排气物理的关键挑战,并探索创新的偏滤器模式和先进的约束模式。其突出特点在于:一是具备先进的等离子体配置(双零点、雪花、负三角形);二是可以研究高级模式(QH模式、I模式、EDA模式等)的物理特性。

原文链接:
- https://www.kfe.re.kr/board.es?mid=a20402000000&bid=0026&keyField&keyWord&act=view&list_no=14002&nPage=
- https://www.ipp.cas.cz/Compass_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