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米级精准吊装!ITER首个真空室扇段模块SM7超前就位

· 时事动态

4月10日,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工程取得重大进展—托卡马克真空室扇段模块SM7较原计划提前三周顺利吊装就位,并实现1368吨级部件毫米级(±1mm)安装精度,成为SMSA(Sector Modules Sub-Assembly)中首个进入托卡马克堆坑的核心扇段模块 。

broken image

一、ITER真空室模块组装

ITER真空室模块组装任务,是将托卡马克最重要的三项设备,真空室、真空室冷屏和环向场线圈等大型设备精准组装成一个模块,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涵盖组装、大件吊装、焊接、精密加工等众多专业领域。这既是一次对技术开发的磨练,也是一次对工人技能的考验。

broken image

2024年2月29日,由中核工程牵头组成的中法联合体(中国核电工程有限公司、中科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中国核工业二三建设有限公司、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法国法马通公司)与ITER组织正式签署真空室模块组装合同。

在此之前,中法联合体还曾在2019年9月与ITER组织签订TAC-1(主机安装一号合同(TAC-1)。

二、超前完成毫米级吊装

本次吊装精度要求须控制在±1mm以内。项目团队在充分吸收并优化原Dynamic方案的基础上,自主研发并实施了更为精细化的吊装方案,成功攻克了吊装姿态控制、毫米级对位、高强度结构同步等多项关键技术难题,确保SM7模块安全、精准、稳定就位。

此次ITER真空室模块的成功落位,较原计划提前了三周,充分展现了良好国际合作的巨大潜力。吊装总重达1368吨,对精度控制、协同作业及安全保障提出了极高要求,打破了ITER项目施工部件吊装多项纪录。

三、树立国际合作典范

来自中国和法国的技术人员密切合作,自主研发并实施了精细化的吊装方案,成功攻克了吊装姿态控制、毫米级对位及高强度结构同步等多项关键技术难题,确保SM7模块安全、精准、稳定就位。管道焊接、仪表安装、精密加工等诸多关键工序研究与实施也在中外共同努力下,取得了技术突破,在确保质量的同时优化了工期。

SM7安装过程中积累的大量数据与实践成果,将助力项目团队建立起一套适用于不同模块特性的精细化管理模型,为剩余模块的组装、就位与调整创造了有利条件,也为最终实现托卡马克装置主体结构闭合打下了关键基础。

参考资料:

  • https://mp.weixin.qq.com/s/C8diBDcHFil79Ma4F1XZgg
  • https://mp.weixin.qq.com/s/A7oMaGnXEeHDw2bbnAnWfQ